临床图片 | 发热性脾肿大或为内脏利什曼病
柳叶刀(THE LANCET)临床中心(clinical hub)汇集了柳叶刀家族期刊的主要临床内容。无论您是想要寻找临床相关概述内容的医学生或初级医生,或想要在特定领域深入学习并获取最新内容的专家,都可以在临床中心找到您感兴趣的内容。柳叶刀微信公众号也会为读者带来与临床相关的专业解读。
”《柳叶刀》(The Lancet)3月25日发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、河南省基因医院院长余祖江团队的一例内脏利什曼病(visceral leishmaniasis)临床图片。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,是通过白蛉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热带寄生虫病。其主要特征为不规则发热、肝脾肿大、贫血和体重下降。该病影响了地球上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,而且与营养不良、免疫系统薄弱等有关。
作者介绍
余祖江
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&河南省基因医院,教授,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。擅长终末期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,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,河南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。
本期临床图片(clinical picture)我们描述了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,因反复发热、乏力、纳差15天前来就诊。
该患者入院体温39.6℃,查体示脾大。血常规示三系减少。通过骨髓穿刺发现患者骨髓增生异常,可见数个噬血细胞。
初步诊断不排除恶性淋巴瘤,噬血细胞综合征,以及感染性发热。初期给予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,然而效果不佳。
接下来,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——mNGS,在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了利什曼原虫的基因组序列。根据mNGS提供的线索,再次对患者进行骨髓穿刺,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,证实了mNGS的结果。
该患者被诊断为内脏利什曼病,经两性霉素B序贯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康复。
Figure: A macrophage infected with amastigotes in leishmaniasis
Bone marrow aspiration shows the Leishmania spp amastigotes (arrow). Original magnification ×50.
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,是通过白蛉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热带寄生虫病。其主要特征为不规则发热、肝脾肿大、贫血和体重下降。
该病影响了地球上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,而且与营养不良、免疫系统薄弱等有关。据估计,全球每年有5万到9万内脏利什曼病新发病例。如不治疗,会导致超过95%的病例死亡。
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显微镜检,在患者的脾脏或骨髓组织中观察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。然而,由于传统检测方式敏感性有限,常导致漏检。
作为新兴的病原检测技术,mNGS具有无偏倚、不需假设、全面精确、快速便捷等优势,对感染病原体的鉴定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。正如本例中,我们通过mNGS快速确定内脏利什曼病的诊断。END
*中文翻译仅供参考,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。
推荐阅读
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《柳叶刀》更多内容